[讀書會][分享]用Google統計檢驗英文用法 -《科學人》- 蘇正隆(書林出版社發行人;師大翻譯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台灣翻譯學學會執行長)

以下與大家分享一篇蘇正隆老師的文章,裡面講的其實就是搭配詞的觀念,什麼是合理的搭配,什麼是不合理的搭配,搭配詞在廖柏森教授的文章講得比較深入,但蘇老師的文章是教大家利用Google簡單地隨手驗證一組英文搭配詞是否合理,以及如何進一步限定搜尋範圍,排除掉中國或日本使用的奇怪英文,這篇文章同時也提醒我們,在看台灣發行的英文報紙(例如Taipei Times, Taiwan News, China Post)也要抱持批判與懷疑的眼光,因為英文翻譯可能大有問題.
—————————-
 

用Google統計檢驗英文用法

在台灣幾十年來關於英文的用法,我們大多依賴國人自編的標準敎材、詞典為依據,誰第一個編敎科書、詞典,譬如梁實秋等,他們就是所謂的英語權威,以他們的說法為準繩,其他人少有置喙餘地。

但是現在從較嚴格的標準來看,當年這些英語權威所編寫的英文課本、詞典,不道地的英文、有問題的說法,比比皆是,譬如,「這是什麼顏色?」(What color is this?) 寫成 *What is the color?「在校園裡」(on campus) 按中文直譯為 *in the campus,「你會說英語嗎?」說 Do you speak English? 反而算錯,因為標準版是Can you speak English? 結果造成大家所學的英文對錯參雜,像埋下不定時炸彈,等著隨時引爆鬧笑話。

語言現象很複雜,是由所有使用者共同來塑造。透過集體智慧和時間考驗,逐漸形成共識,也就是所謂的約定俗成。中文是我們的母語,我們對於中文的共識遠遠大於歧見。但是英文就不一樣了,它不是我們的母語,我們缺少了浸淫在英語環境及參與其形成的經驗,很難像母語人士可以憑語感來判斷一個句子成不成立。

拜Google搜尋引擎的強大計算功能之賜,現在對於英文的用法、翻譯如果有爭議,往往幾秒鐘內Google就會在億兆的英文材料中,比對出包含你輸入字眼的文獻,並告訴你有多少項結果,我們就可以依統計數字的多寡來做判斷,比所謂的英文權威更可靠。

底下舉個實例:

馬英九總統針對郭冠英事件談話的英譯:

Kuo’s articles discriminatory, Ma says

Taipei Times, 2009/3/25

“Nobody can hide under the umbrella of freedom of speech and engage in improper acts or instigate ethnic conflict.”

… Ma said the Taiwanese have worked together to create economic and democratic miracles. “Together, we havecreated the most valuable experience of the descendants of the Yen and Yellow emperors,” he said. “… it is unnecessary to arouse sensitive issue and create confrontation.”

(…總統表示…任何人都不能以言論自由作為不當行為的保護傘,來挑動族群對立…

…無論是經濟奇蹟,還是民主奇蹟,都是我們一起奮鬥出來的成績,透過普及的教育、繁榮的經濟,以及彼此的包容,創造了炎黃子孫5000年來最可貴的經驗…不應該去挑動敏感神經,製造對立。)

英譯把「以言論自由作為不當行為的保護傘」(躲在言論自由的保護傘底下),譯為 “hide under the umbrella of freedom of speech" 。我們利用Google搜尋來看看:

關於"hide under the umbrella of freedom of speech" -site:tw -site:cn -site:jp -site:kr有6項搜尋結果

只有個位數,可見這種講法不是英文的習慣說法。換個較普遍的英文講法 –

under the pretext或on the pretext來查:

約有422項符合"under the pretext of freedom of speech" -site:tw -site:cn -site:jp -site:kr的查詢結果

約有572項符合"on the pretext of freedom of speech" -site:tw -site:cn -site:jp -site:kr的查詢結果

因此這句英譯改為 “Nobody is allowed to make derogatory remarks under the pretext of freedom of speech.” 比較恰當。

接下一句「…經濟奇蹟…是我們一起奮鬥出來的成績」翻譯成 “the Taiwanese have worked together to create economic and democratic miracles. “

奇蹟 (miracles) 英文一般多與動詞perform, work搭配,而不是華人偏好的create。

約有178項符合"create economic miracles" -site:tw -site:cn -site:jp -site:kr的查詢結果

約有300項符合"perform economic miracles" -site:tw -site:cn -site:jp -site:kr的查詢結果

約有344項符合"work economic miracles" -site:tw -site:cn -site:jp -site:kr的查詢結果

可改譯為 “The Taiwanese have worked together to perform economic and democratic miracles.”

再接下來:「創造了…最可貴的經驗」譯為 “created the most valuable experience" 英文的觀念裡,可貴的經驗是獲得的,不是創造來的。用Google搜尋:

關於"created the most valuable experience " -site:tw -site:cn -site:jp -site:kr有1項搜尋結果

約有203項符合"gained the most valuable experience" -site:tw -site:cn -site:jp -site:kr的查詢結果

因此可譯為 “Together, we have gained/acquired the most valuable experience of…”

最後一句,「不應該去挑動敏感神經…」譯為 “arouse sensitive issues”:

關於"to arouse sensitive issues" -site:tw -site:cn -site:jp -site:kr有2項搜尋結果

英文詞彙之間的搭配有一定的習慣,issues通常與raise聯用,我們若把arouse改為raise:

約有1,730項符合"to raise sensitive issues" -site:tw -site:cn -site:jp -site:kr的查詢結果

建議譯為 “We are family and it is not necessary to raise sensitive issues and create confrontation.

底下介紹Google搜尋英文用法的正確方式:

  • 想查的詞句要用雙引號 “ ” 引起來很多人不知道要用引號引起來,如果不用引號的話,出現的統計數字就沒意義。譬如我杜撰一個不存在的中文 — 停滯性流動,不加引號來查:

    約有635,000項符合停滯性流動的查詢結果

    但加了引號,「停滯性流動」,就只剩:

    關於"停滯性流動"有2項搜尋結果 (as of Sept. 3, 09)

    也不能用單引號 ‘ ’ ,或多打一個雙引號 ““ ”, “ ””,或故意作弊把把單引號連打兩次 ‘ ‘ ’ ’ 來代替雙引號。

    某些明顯不正確的說法,有人卻聲稱在Google上可找到幾百萬個例子,就是沒有正確使用雙引號 “ ” 的結果。

  • 把句子拆成四、五個字為一單位來查將句子拆成較小單位,比較容易讓正用與誤用的統計數字有明顯的對比。若句子太長有可能查不到,或查到的數據都太少,無法讓人一眼看出孰優孰劣。此外,如果四五個字都查不到,或數據少得可憐,就表示完整的句子更是有問題。
  • 排除某些國家/地區或限定搜尋範圍在要查的詞組後加上 -site:tw查詢時就會排除掉台灣的網頁。不過,網址沒有tw者,還是會列入搜尋範圍。如果要排除一個以上的國家,國與國之間要留一個空格,如:-site:jp -site:kr -site:tw -site:cn

    如果你覺得某個用法是台灣或中國特有的講法,就可以用這個方式排除來自這兩個地區的資料。譬如覺得台灣、中國、日本、韓國英文寫得較不道地,查詢英文用法時就加上上述標示加以排除。反過來你要限定搜索的地區,證明這些用法是區域性的講法,則可在欲搜尋的詞句後加上site:tw, 如 “baby in car” site:tw。

    限定搜索一個以上的國家,國與國之間要加一個雙直線 || ,如:“baby on board”site:tw || site:cn || site:jp

    只想搜索內文或標題,則可在搜索的詞句前加allintext 或allintitle標示。如:allintext: “baby on board”

  • 標註搜尋日期Google所搜索的資料每天都在變動,因此每天數據會不一樣,引用時要標示日期。

結論
用Google搜索資訊大家都會,卻很少人知道Google的統計數字是極有效的判斷語文用法的指標。以前討論語文用法的對錯,往往訴諸權威,權威們的說法即使有問題,一般人也很難跟他們爭辯。善用Google搜尋,讓數字說話,能客觀地呈現語言的正用與誤用,尤其是中翻英方面,如果有所爭議,也可依數據來做科學而客觀的判斷。

 

About leeoxygen

吱吱喳喳,嚕嚕啦啦,嗯嗯啊啊.
本篇發表於 GRE與托福學術英文字彙精進, 中英翻譯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